健康小屋可(ke)提高社(she)區慢性病的綜合管理水平
目前國內尚無專門針對“健康小屋”的專著,一般是作者在書中闡述健康管理模式時將其作為典型例子列舉出來。如鮑勇等人在《健康管理學教程》一書中就以上海某區開展的“健康小屋”為例,倡導社區建立自助式健康管理模式,促進居民健康管理觀念的轉變,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健康管理。⑤國內研究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健康小屋”的實踐研究以及需求研究這兩個方面。
第一,“健康小屋”的實踐研究。主要是各地籌辦或管理部門人員對“健康小屋”工作開展情況的介紹、經驗交流。通過總結本地“健康小屋”的開展方式、主要效果等內容,肯定了“健康小屋”對社區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積極作用。如周海平提出“健康小屋”的出現破解了多種醫療難題,包括社會對慢性病的危害認識不足、知曉率偏低、防治效果不佳導致衛生資源及經費大部分用于慢性病后期的治療和康復上;①馮偉等人認為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健康小屋”可提高(gao)社區慢(man)性病的綜(zong)合管(guan)理水平,擴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利用率和影響力。
一是“健康小屋”的功能及配置研究。此類研究主要通過對健康管理服務的供方、需方及政府進行調查,以期明確“健康小屋”的發展定位,衛(wei)生資源的合理分配(pe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