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屋功能多樣,它不僅是居民長期自我健康監測的有力工具,也是開展健康教育的便利場所。在健康監測方面,目前
健康小屋供居民自測的儀器種類繁多。《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指導方案》要求
健康小屋必須配備身高、體重、腰圍、血壓、BMI等基本測量設備,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按需配備體脂、血糖、心血管功能、肺功能等設備。
幾乎每個小屋都有身高計、體重秤、腰圍尺、血壓計等基本儀器。其中血壓計使用次數多,這與目前社區人群面臨的主要慢性病問題有關。一部分小屋還配備了骨密度儀、中醫體質辨識儀等設備,受到居民歡迎,使用人次數也較多。但
健康小屋的儀器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儀器設備利用率低,反而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為合理配置資源,
健康小屋在建設之初應根據當地社區診斷的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流行情況來選擇儀器設備。在健康教育方面,已經有90%以上的
健康小屋對檢測對象進行健康教育,提出生活方式改善方面的建議。并且提供健康教育的小屋使用人次也較多,這與居民對于健康教育的需求相一致。美國、英國等國家通過基于信息系統的人機對話式
健康小屋對普通居民和目標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發現使用者的接受度和滿意度都較高。
健康小屋總體使用率并不高。平均每個
健康小屋每天僅3人次使用。
健康小屋的使用需要與其他公共衛生工作相結合,以實現其功能的大化。例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康檔案的更新、慢性病患者的隨訪管理等都可以利用
健康小屋完成。但大部分的
健康小屋并沒有充分發揮其健康監測的有效功能,將
健康小屋檢測數據用于健康檔案更新的不到六成,能運用信息化手段儲存更新
健康小屋檢測數據的僅占1/4。其他沒有建立信息系統的
健康小屋數據不能儲存、交換、分析和利用,成為信息孤島,制約了
健康小屋的可持續發展,是導致
健康小屋使用人次數不高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