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屋”建設醫院與所建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所)或學校、企事業單位醫務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內容包括“健康小屋”命名專家以“師帶徒”形式,與基層醫療機構共組工作團隊,定期在“健康小屋”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每月必須提供累計工作時間不少于4天的服務。服務對象包括社區健康群眾和慢性病患者、老年人、3歲以下兒童、孕產婦等重點人群,以及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
服(fu)務(wu)方式包括(kuo)健(jian)康(kang)(kang)教育、健(jian)康(kang)(kang)咨詢、健(jian)康(kang)(kang)管理和(he)疾(ji)(ji)病干預指導、門診、會(hui)診、通(tong)過與合(he)作單位實施帶(dai)教查房等多種形式,指導開展健(jian)康(kang)(kang)知識宣(xuan)教、疾(ji)(ji)病預防控制、婦幼衛生保健(jian)、健(jian)康(kang)(kang)體檢、健(jian)康(kang)(kang)檔案、食品(pin)安全、突(tu)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雙方共同建立開展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管理的協作機制。以“五個健康處方”為指導,結合“健康小屋”命名專家的各自專業特色,重點建立由大醫院專家與基層全科醫師、社區護士、預防保健人員組成的以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疾患、精神疾患等5種發病率高的慢性病為主要防控目標的管理團隊,形成與基層醫務人員的幫扶帶教關系。